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2000年前的文字再次在神州大地的科学研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啊。屠呦呦因为青蒿素 成为首位获拉斯克奖的中国人,但是却出现了:对于美国将拉斯克奖仅颁给屠呦呦一人,张剑方说他“很难办”。“美国人给中国人一个奖,这是好事。当时西方不 承认,现在承认了,只要承认是中国发明的,我就高兴。但另一方面,我觉得只颁给一个人,有些不合适。美国的颁奖制度跟我们不一样。我们的颁奖制度是先征得 基层同意,然后一层层上报,先报到市里、省里,再报到国务院。这次美国人颁这个奖,事先国家科委、卫生部可能都不知道。”
“这个奖不是我报的,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。我还是赞成国家科委批的发明单位获 奖。”张剑方说,“我希望中国医务工作者不但能得这个奖,还能得诺贝尔奖。屠呦呦可以得奖,她有一定的贡献,但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,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 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。如果只是她一个人得奖,整个523项目组的人都不会同意。”
“有人说争论反映了中国人的劣根性,其实不是这么回事。中国人得奖我很高兴,但是只是屠呦呦一个人得奖,感觉不公平。”施凛荣说,去年底,他与张剑方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。
对于中国医学界的争论,屠呦呦一直没有正面回应。一位了解她的美国学者称,她与一些人有矛盾,不愿再提这些事情,她的一些研究资料也没有对外公开。
对于美国人为何将拉斯克奖颁给屠呦呦,身在美国的苏新专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。以下是他的主要言论和观点。
获奖因为三个“第一”
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共有24名评委,他们都是美国人,其中半数是诺贝尔奖获得者,都是知名科学家。最终的评奖结果由这24名评委投票决定。
我已经听说这个奖颁给屠呦呦一人引发了争议。从发明到临床应用,青蒿素的研制肯定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的功劳——包括李国桥,他的贡献也很大,他通过40年的持续工作推动了全世界对青蒿素的认可。523项目是一个庞大的计划,有很多人做了贡献,这毋庸置疑。
但此次评奖关键看三个方面: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。二是谁提取出有100%抑制力的青蒿素。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。
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,第一个提到100%活性,第一个做临床实验,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。
假如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若贝尔化学奖,她还能不能在国内科研机构工作,或许移民是最好的选择,不要说其不爱国!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2152ae50100unz9.html
评论